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系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04-08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浏览:540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一个部分进行集中部署,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彰显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新征程上确保国家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根基”二字重若千钧,凸显了确保国家安全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性、基础性保障作用。

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安全与发展,构成了国家存在、延续、发展的基本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没有发展,安全就会因为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支撑条件而无法实现。列宁强调,要维护国家安全,除了要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外,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恢复我国的经济,那么我们就落在而且将来还要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后面,我们就会挨打”。另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就无法发展,没有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可能因为缺乏保护而毁于一旦。所以,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只有发展才能安全,也只有安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肆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据统计,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践踏过中国的土地,强加给了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段历史痛彻心扉,这个教训必须铭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建设,才顶住了来自外部的各种挑衅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

应对安全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可以说,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只有始终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石,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指导。回首新时代这十年,我国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重大转折,深入开展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妥善处置周边安全风险,反渗透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卓有成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全面维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为什么能?关键在于“两个确立”的根本保证,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完整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切实把真理伟力转化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实践伟力。

牢牢把握“总体”这个关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揭示了国家安全是全面、系统的安全,是共同、整体的安全,强调的是大安全理念。这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突破。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观往往只把政治、军事、领土、主权等方面的安全当作国家安全,而把文化、科技、生态、信息等方面的安全排除在外。与此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安全”是一种大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也重视非传统安全,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与此相一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从“总体”上着眼和着力,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注重打总体战,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的强大合力,共同应对重大安全风险挑战。

牢牢把握“十个坚持”这个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明确要求,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十个坚持”意义重大、指导性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民族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宝贵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十个坚持”内涵丰富、意蕴深邃,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由谁来领导,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解决哪些问题,谁来解决等,明确了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重点和战略抓手。“十个坚持”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内在逻辑、领域布局,把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体、原则和方法统一起来并系统集成,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科学统筹”这个基本方法。科学统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方法,这是由安全观的总体性特点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体现了安全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现实要求,反映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家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关切,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坚持科学统筹,要把国家安全始终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全局中来把握,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既重维护又重塑造,研判风险,明晰战略,综合施策,以整体、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应对复杂的国家安全风险和危机,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环节,使安全和发展同步决策部署、一体协调运行。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防范风险大前提,着眼全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从四个方面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前瞻性谋划、全局性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证,具有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抓紧抓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落实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完善国家安全的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要求。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这是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这是国家安全能力的根本。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安全,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的背景下,着力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海外利益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海外安全和权益保护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维护好我国的海洋权益,维护好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要进一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安全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但也要看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仍易发频发,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势在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通过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健全社会治理制度,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以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内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